澳門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學會第七次會員大會暨學術年會於2025年6月14日(星期六)下午2:30至5:30假澳門街總社區服務大樓迎聚廊隆重舉行,以「大數據時代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新機遇、新挑戰、新策略」為主題,吸引了線上線下共七十多名參與者,出席機構代表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中學教育處代處長甘少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專業發展及計劃處代處長關靄婷、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執行副院長孫沛教授、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馬明教授、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創新社會工作學系主任陸珍妮博士、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布志高副教授、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劉舒文助理教授、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講師柯麗珊、澳門明愛副服務總監李浩旋、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社區服務總監鄧應南、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代表郭燕華,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會長伍劍佐博士、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代表張晶晶等,體現了跨界別對社會及行為科學議題的高度關注。
今次年會邀請三位來自不同地區及專業領域的重量級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包括:黃匡忠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講解大數據時代下社會科學研究的開展;關志健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分享質性研究與國際期刊論文發表的經驗;張東航助理教授(澳門城市大學)探討AI科技下論文寫作的倫理問題與應對策略。演講期間與會者積極參與討論,從研究方法、學術倫理到實務應用,展開深入交流,為未來跨領域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會長鄭焯基在開幕致辭時指出,今次學術年會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反映出大數據科技對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的深遠影響,並提到,學會自2018年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七年,而「七」這個數字在中西文化中皆寓意圓滿與進步,象徵學會步入新階段,迎接新挑戰與機遇。
理事長羅琨瑜則表示,十分感謝澳門基金會對活動的資助,以及各大專院校和社服機構的支持,他們的參與是對本學會的認同和鼓勵,未來期望可持續與本澳的大專院校及社會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共同推動澳門的學術發展。
由澳門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學會主辦、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社會觀察中心協辦、澳門基金會資助的《學術沙龍:社會科學質性研究的新趨勢》於2025年5月9日7:30假聖若瑟大學進行,當晚內容主要講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在質性研究的編碼技術進行訪談內容、視頻內容的政策分析,包括「主題分析法」、「框架分析法」、「紥根理論」等主流系統的分析方法。屆時,還會以 AI 演示國外學者Unlu-Qureshi的四層編碼技術。
理事長羅琨瑜表示,是次學術沙龍吸引了百多名參加者(線上及線下),學術研究探討氣氛十分濃厚,參加者獲益良多,而且這一個主題在大數據時代下對質性研究的方法論帶來新的衝擊,尤其是AI技術運用在研究當中已在中國及歐美等地掀起新的浪潮,正如題目一樣,這次講座很充實讓我們更貼近當下社會科學質性研究的新趨勢。
課程後理事長羅琨瑜先生也宣傳學會在6月14日將會舉辦學術年會,邀請大家出席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