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羅琨瑜、唐秀麗、 鄭焯基、 霍家俊
[ 摘要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幸福是一種狀態,它不僅僅指人們遠離疾病,而且包括人們物理的、精神的、社會的、經濟的、全面的生活幸福狀態。而有關影響幸福感的因素,羅豎元將“公共物品和公共政策”作為其研究中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例如:公共支出、公共服務、民生政策等。張紅霞在其研究中將1.社會因素,例如社會安定程度、經濟發展程度等;2.民生因素,例如教育機會、就業政策、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醫療衛生制度、社會管理制度等3.生態因素,例如環境污染、城市供水、城市綠化等;4.人文精神,例如城市文化、城市歸屬感、凝聚力等。黨雲曉及周亞明在其一文中引述:“幸福感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之間是有差別的,而且地域環境的影響甚至可能疊加到個體屬性特徵對幸福感的影響之上。”也就是說幸福感雖然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但同時它也會受到個體所處的環境所影響,更有學者認為城市規模、城市體系的變動,都會影響著居民幸福感。
關於城市是否具有宜居性,國內學者張文忠等認為,宜居城市的內涵應該包括六個方面:環境健康的城市、安全的城市、自然宜人的城市、社會和諧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和出行便捷的城市。本研究以143名澳門石排灣居民為研究對象,以問卷方式去了解石排灣居民對於澳門石排灣都市化規劃的主觀感受與他們的幸福感作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的城市規劃主觀感受與居民幸福感呈正相關,而整體來說受訪者對於石排灣都市規劃不太認識,同時受訪者的居民幸福感也未能達到幸福水平。
[ 關鍵詞 ] 澳門;石排灣;都市規劃;幸福感前言
原文刊登於澳門新視角第33期。全文下載:[PDF]
引用:羅琨瑜、唐秀麗、鄭焯基、霍家俊(2023)。石排灣都市化規劃與居民幸福感之研究。澳門新視角,第33期,43-54。
[ 作者 ] 鄭焯基、羅琨瑜
[ 摘 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澳門13至21歲青少年性壓力的來源、類型和他們面對性壓力時所採取的反應。結果發現:(1)青少年在學校生活是否快樂與其性壓力有顯著的影響,學校生活越快樂,青少年的性壓力指數越低。(2)同學之間關係越快樂,其性壓力指數越低。(3)有76%的受訪青少年認為有性幻想不會感到有壓力。(4)年級越高,有嘗試性行為的機會越大。(5)有嘗試過性行為的青少年,其性壓力較沒有嘗試過性行為的高。(6)青少年性壓力來源前三位依次為:身材與樣貌、身心健康、伴侶關係。(7)青少年應對性壓力的方式前三位依次為獨自解決、聽音樂、做運動。
[ 關鍵詞] 澳門 青少年 性壓力
原文刊登於澳門研究,2020年第1期。全文下載:[ PDF ]
引用:鄭焯基、羅琨瑜(2020)。澳門性壓力研究。澳門研究,2020第一期(總第94期),74-96。